藝術有得撈 東華培訓出18個社區藝術輔引師

特寫

發布時間: 2018/12/07 23:45

最後更新: 2018/12/07 23:46

分享:

分享:

表達藝術治療師鄺文傑(前左一)希望,畢業生能為社會帶來一點正向情緒,如滿足感、能力感,或促進人際和諧。(東華三院圖片)

藝術有得撈?東華三院過去兩年已藉其首創的同名計劃,培訓出18個年輕社區藝術輔引師,服務各界。

由東華三院賽馬會利東綜合服務中心舉辦的「藝術有得撈Art"S"Work」針對15至24歲人士,冀助對藝術和助人有興趣的年輕人發揮能力,擴闊發展路徑。計劃名稱意指藝術可成工作(art as work),也代表藝術有用(arts work)。

培訓由兩名計劃主任(藝術治療)彭倩盈及鄺文傑帶領,首屆畢業生已獲多個社會服務機構聘用,第二屆共8個學生上月剛畢業,亦有實習機構表明有意聘請他們帶領活動小組。

鄺文傑指,海外已有藝術輔引(Art Facilitation)工作,時下很多年青人對藝術很有熱誠,希望以此作職業,故東華三院引入藝術輔引培訓,冀為年青人提供多一個就業選擇。

但他們並非想純粹做職業培訓:「我們加入了好重要的元素,即由我與彭倩盈兩位表達藝術治療師去帶領,讓他們經歷個人成長的過程,探索自己的特質、優點、方向,甚至限制,並順利渡過踏入職場的轉變和挑戰。」

所有學員於10個月課程共接受300小時培訓,36小時的個人成長冀助年輕人找到更清晰方向和妥善應對生活挑戰,接着有54小時助人工作理論與技巧,以及90小時的藝術輔引,即以音樂、形體、視覺藝術、戲劇等不同形式帶領目標社群活動,最後則有120小時的實習和督導,服務受眾包括兒童、家長、視障長者、弱能人士等,「給社會一點正向情緒,包括滿足感、能力感,或促進人際和諧。」

畢業生何芍寧指,「在個人成長的部分中,我有機會用各種的藝術去表達自己,讓我體會到藝術是滋養心靈的重要養份,心底的情緒也能藉着藝術表達而抒發,從而更認識和接受不同面向的自己。在實習的過程中,參加者享受其中,我感受到藝術帶給他們正面的力量,希望藝術也能進入他們的生命。」